欢迎进入:好学通教师资格网!
在线咨询
网校课堂
通关题库
城市: 全国 天津 广东 浙江 北京 上海 山东 重庆 江西 江苏 安徽 湖北 湖南 河南 河北 广西 福建 四川 山西 陕西 贵州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更多
你的位置: 主页 > 笔试辅导 > 考前强化 > 正文
教育与人的发展_202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自测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0-09-17   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教育与人的发展_202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自测知识点.好学通为帮助学员顺利通过考试,特别整理了《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备考资料、重要考前自测知识点、必考重点供考生参考学习,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知识点: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一)什么是人的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生理的发展。   二是心理的发展。   (二)青春期的发展变化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为关键的发展阶段,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顺序性的含义   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2)对教育的启示   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概括的“跳一跳,摘个桃经验,都值得借鉴。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陛   (1)阶段性的含义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2)对教育的启示   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不平衡性的含义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   另一方面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   (2)对教育的启示   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1)互补性的含义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2)对教育的启示   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个别差异性的含义   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2)对教育的启示   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个体身心发展动因   1.内发论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代表人物及观点:   (1)孟子,提出“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论观点。   (2)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   (3)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4)格赛尔,提出“成熟势力说,认为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并通过双生子的爬梯实验来证明他的观点。   (5)霍尔,他的典型论断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6)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   2.外铄论   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代表人物及观点:   (1)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   (2)洛克,提出“白板说。   (3)华生,认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4)斯金纳:继承华生的观点,认为人的行为乃至复杂的人格都可以通过外在的强化或惩罚手段来加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   1.遗传   (1)遗传素质的概念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2)遗传的意义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   ③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环境   (1)环境的概念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③人在接受环境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   3.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学校教育   (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第二,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第一,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第三,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以上学习资料均来源于网络,若内容与教材有所差异请以教材或老师课堂所讲内容为准!更多信息可登录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查看或咨询网校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