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好学通教师资格网!
在线咨询
网校课堂
通关题库
城市: 全国 天津 广东 浙江 北京 上海 山东 重庆 江西 江苏 安徽 湖北 湖南 河南 河北 广西 福建 四川 山西 陕西 贵州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更多
你的位置: 主页 > 考试介绍 > 证书领取 > 正文
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大纲核心习题集(1)
发布时间:2019-08-30   教师资格

江苏省考试《小学教育学》大纲核心习题集(1)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

  A.人自身的活动

  B.实物

  C.标本

  D.说教

  2.一般而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问题

  D.教育规律

  3.建国初期,下列哪一位前苏联教育家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产生的影响较大?( )

  A.赞可夫

  B.巴班斯基

  C.凯洛夫

  D.阿莫纳什维利

  4.( )提出了设计教学法。

  A.杜威

  B.华虚朋

  C.柏克赫斯特

  D.克伯屈

  5.( )被称为“现代教育测验之父。

  A.杜威

  B.泰勒

  C.桑代克

  D.赖斯

  6.教学过程具有间接性,主要指的是学生( )。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7.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

  A.惟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

  8.“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9.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11.如果一个测验反复使用或以不同方式使用都能得出大致相同的结果,那么这个测验( )。

  A.信度较好

  B.效度较好

  C.区分度较好

  D.难度适中

  12.《学记》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观点,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3.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的教育。

  A.政治立场和观点

  B.政治思想品质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D.品德

  14.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5.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_____、_____等不同的解释。

  2.辐合论,也称二因素论,此观点肯定____和_____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作用,而且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互相替代。它认为、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地靠天赋本能地逐渐体现,也非单纯地对外界影响的接受或反映,而是其与_____共同发展的结果。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

  3.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_____。

  4.义务教育是国家用_____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______学校教育。

  5.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是_____。

  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体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是有限度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具有____。

  7.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____。

  8.瑞士教育家_____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9.先秦时期,以____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10.《孟子》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这里的庠、序、学、校是指_____。

  11.通过网络教育,既可以进行_____,又可以进行协同式教学,二者结合是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

  12.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日益揭示出受教育者的_____,从而使教育活动更符合这种规律,扩展他们的受教育能力。

  13.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的基础是_____。

  14.为提高班主任的素质,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有关班主任工作的文件名是____。

  15.所谓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

  2.为什么说“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

  3.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哪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4.简述义务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5.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

  6.简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教学实际,试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2.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网络的发展,有些人开始提出所谓“学校消亡论,认为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便利,学生完全可以在家中通过互联网并在家长的帮助下接受教育,而不必到学校去。近年来,美国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家庭学校,,(home—school),有些家长认为学校不能提供他们的孩子所需要的教育,因而不把孩子送到学校,而是在家中由自己担任教师,借助互联网等的帮助,对孩子进行教育,这种现象引起很大的争议。

  结合教育学的知识,请说说“家庭学校,的出现,对学校教育改革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或要求?

[NextPage]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从教育史上看,最早的教学手段就是人自身的活动,如口耳相传、示范、模仿、练习,但主要通过语言,也包括表情、动作、形体等进行。

  2.C[解析]教育学是关于怎样培养人的一门科学,而要解决培养人的问题,就势必会在解决培养人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产生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当人们体会到某些教育事实对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人的发展有某种意义,但还不了解它,同时又想知道它,弄清它,而决定去研究它时,这样便构成教育问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达到这个水平时,即把教育问题作为教育学的对象时,教育学就产生了。因此,教育学的研究最根本的对象就是教育问题。

  3.C[解析]新中国教育学发生、发展既得益于我国学者对它的积极主动的探索,又与20世纪50年代初前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学的导入有着深刻的关联,特别是凯洛夫的《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4.D[解析]设计教学法,是以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说和杜威的实验主义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而创立的一种教学构想。创始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哲学教授、杜威的追随者克伯屈。

  5.C[解析]桑代克从动物心理实验着手研究学习心理、智力及个别差异。他观察动物走迷宫、开迷笼等从尝试错误到成功的学习过程。根据实验结果,桑代克提出了有名的学习律,被称为“现代教育测验之父。

  6,B[解析]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要遵循一般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要经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即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这就是教学过程的间接性。

  7.D[解析]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向学生介绍关于归纳、演绎、解决问题等思维方法的知识,就是把心智操作的方式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

  8.A[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包括美观、朴素、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净化美化校园等。

  9.A[解析]班级组织建构主要是为了教育,因而其首要原则是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10.C[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11.A[解析]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程度。

  12.B[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学记》还说:“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教师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则师生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学生才能感到学习容易;启发而不包办,学生才会自己钻研思考。能做到师生融洽,使学生感到学习容易,并能独立思考,可以说是做到了善于启发诱导了。

  13.D[解析]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14.C[解析]一个优秀班集体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

  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

  15.B[解析]学科活动是一种学科性的课外学习和研究活动,一般按学科分别组织活动。这类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

  二、填空题

  1.外铄论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先天遗传因素 后天环境 内在品质 外在环境

  3.学校文化

  4.法律形式免费

  5.终身教育

  6.双重性

  7.外部条件

  8.裴斯泰洛齐

  9.墨翟

  10学校

  11.个别化教学

  12.身心发展规律

  13.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

  14.《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15.心理特征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2.[参考答案]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综上所述,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因此,不能否认遗传素质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生而知之的天才论,“一两的遗传胜于一吨的教育,都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是错误的宿命论观点。

  3.[参考答案](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4.[参考答案]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意义:

  (1)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2)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

  (3)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5.[参考答案]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个体同一个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均衡的。例如人的身高、体重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速度不同。

  (2)个体不同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有些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为成熟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由于社会发展对个体要求的提高,学习年限延长,独立生活和工作期限后移,使人的心理成熟、社会性成熟相应后移;由于食物营养的改善、社会文化的影响,个体生理成熟的年龄相应提前,从而使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得更为突出。

  6.[参考答案]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四、论述题

  1.[参考答案]

  (1)想象对儿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培养也是很困难的。必须根据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是,有意想象增强,想象更富于现实性,创造成分增多。

  (2)小学生的想象总是天真灿漫、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因而培养这种能力必须营造这样一种环境氛围;根据学生特点引导想象,拓展想象空间,发挥想象潜能。

  2.[参考答案]

  “家庭学校的出现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教育要勇于创新。教育形式要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要不断拓展和完善学校教育制度,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地位,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既重视青少年团队精神的塑造,又注重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

  (2)观念层面应该革新。从上述材料中也可看出,“家庭学校对学校教育也形成了一定的挑战,正是由于学校教育存在着种种弊端或者缺漏之处,致使家长会选择“家庭学校的方式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教育。也凳出反映现今学校教育效率低下、质量不高,学校提供的教育无法满足时代进步的需求,从而需要对学校教育进行进一步的革新,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也满足不同家庭对学校教育的需求。

  (3)技术手段上要革新。在学校教育的手段上,可以大量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诸如多媒体和互联网,让学校教育在技术层面上不落后于时代的脚步。利用这些教学方式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改进教学质量,也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学校教育的突破口和教学的亮点,改善学校的形象,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会加强。同时,也应加强教师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上的培训,让教师能够充分地掌握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实践中能够很好地运用于教学,最终改善学校教育的质量。

  (4)提倡素质教育。应继续坚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加强德育教育,改变重智育,轻德、体、美育的倾向,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和美育,倡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改革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和成长、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让学校教育逐渐符合家长对其的期待和愿望,让家长明白学校教育是一种不可以取代的教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