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好学通教师资格网!
在线咨询
网校课堂
通关题库
城市: 全国 天津 广东 浙江 北京 上海 山东 重庆 江西 江苏 安徽 湖北 湖南 河南 河北 广西 福建 四川 山西 陕西 贵州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更多
你的位置: 主页 > 考试介绍 > 证书领取 > 正文
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大纲核心习题集(5)
发布时间:2019-08-30   教师资格

江苏省考试《小学教育学》大纲核心习题集(5)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2.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

  A.1902年

  B.1903年

  C.1912年

  D.1922年

  3.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

  A.人口环境

  B.社会生产

  C.政治制度

  D.自然环境

  4.“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 )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5.下列选项中,对教育学发展阶段表述正确的是( )。

  A.孔子的《论语》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C.1903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的梅伊曼

  D.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6.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7.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8.从本质上说,德育过程就是( )的统一过程。

  A.个体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9.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要求的阶段是( )。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10.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11.将大班上课、小班研讨和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取灵活的时间单代替固定划的上课时间,因而称作“灵活的课程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贝尔-兰卡斯特制

  B.道尔顿制

  C.文纳特卡制

  D.特朗普制

  12.我国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广为人知的一种教学模式是( )。

  A.传递-接受式

  B.自学-辅导式

  C.引导-发现式

  D.示范-模仿式

  13.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示范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4.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

  A.建立班集体

  B.组织学生活动

  c.评定学生操行

  D.抓好学生学习

  15.下列关于活动课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个体的实践活动体系中第二层次的活动是个体的____活动,它是人对外部世界能动的、带有个体性的反映。

  2.教育合力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_____为基础,以_____为依托的共同教育的力量。

  3.一个人的道德评价水平同他所掌握的____、_____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与他的成熟和智慧也有关。

  4.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一是_____领域、二是_____领域、三是动作技能领域。

  5.为了解决班级上课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病,19世纪末20世纪初,____在一些国家开始出现。

  6.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

  7.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_____。

  8._____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9.人对环境的反映是_____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_____作用。

  10.教育_____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11.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倡导____理论,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12._____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13.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_____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

  14.作为教师,_____是使其他素养成为可能的重要特征,也是其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

  15.“体谅模式的人性论假设是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3.简述当代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4.简述小学教学的任务。

  5.教师的教育能力对教师的语言表达提出了哪些要求?

  6.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礼记?学记》中所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与教学中的哪一条教学原则相一致?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这一原则?

  2.三年级某班,有一伙“小捣蛋爱玩足球。为了玩球和看球,常影响学习,有时还迟到、旷课甚至几次为了抢球和争夺场地,与别班同学发生冲突。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组织这些“小捣蛋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并制定了队规。此后,每天组织练球,在活动中练出了纪律、团结、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请用德育原则分析这一案例。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英国洛克作为绅士的典型代表撰写的《教育漫话》一书中,从理论上为英国的“绅士教育提供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2.D[解析]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的学制系统称之为壬戌学制。为区别于壬子癸丑学制,又称新学制。

  3.B[解析]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生产,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教育这个上层建筑领域。

  4.B[解析]孟母三迁主要体现了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说明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

  5.D[解析]《学记》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A错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B错误。1903年的出版的《实验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的拉伊,C错误。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杜成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楱即社会和“从做中学。D正确。

  6.C[解析]实质教育又称“实质训练,是欧洲l8~19世纪,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

  7.B[解析]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他认为,理性、情感、意志都是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让儿童掌握一定的知识,才能形成他们的人格。教学是形成人的品德的基本途径,不能把教学的教养作用(知识涵养)与教学的陶冶品性的作用分割开来,应该把知识涵养与人的人格成长统一于教学过程中。

  8.D[解析]德育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协调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相统一的过程。

  9.D[解析]检查知识指教师通过作业、提问、测验、调查等方式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检查学习效果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与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0.C[解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1.D[解析]特朗普制最早出现于美国,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具体内容包括:将大班、小班、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了起来;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组合在一起,实行大班上课,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由优秀的教师授课;小班研究,在教师或优秀学生的领导下,探讨大班授课内容;个别教学,由学生个人独立作业,作业包括指定的与自选的两部分。

  12.A[解析]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等人对该模式进行了重新改造。传入我国后,我国又在此基础上作了适当的调整与修改,融入了我国的一些传统的教育思想方法,成为我国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广为人知的一种教学模式。

  13.A[解析]说服教育法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白事理,分清是非,以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这是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

  14.A[解析]进行班主任工作必先注意培养班集体,因为班集体一旦形成,它便能成为教育的主体,具有巨大的教育能力。它能向其成员提出要求,指出努力方向,并通过集体的活动、纪律与舆论来培养成员的品德,它能紧密地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成为班主任依靠的力量。

  15.D[解析]活动课程是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教学,课外活动则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二者不可等同。

  二、填空题

  1.心理

  2.家庭教育 社区教育

  3.道德概念 道德知识

  4.认知 情感

  5.分组教学

  6.孔子苏格拉底

  7.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

  B.教育能力

  9.能动 主导

  10.民主化

  11.范例教学

  12.自我评价能力

  13.生活准则

  14.敬业

  15.性善论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社会要求(包括生产,经济,政治,道德,文化,科技等等的要求)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求;

  (2)受人类文化和现代科学发展新成果的制约;

  (3)课程必须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

  (4)课程受学制年限的制约。

  2.[参考答案]

  儿童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功能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当代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合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参考答案]

  当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直接关系到能否赋予基础教育乃至整个中国的教育以应有的活力和持续发展的后劲。这次课程改革呈现出强烈的共同价值取向,体现对每一个生命个体全面发展需求的深切关注和尊重。具体到小学课程的改革过程中,体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确立学习领域,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学习领域是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提出的,它有利于改变目前过分强调分科的状况,有利于发挥

  地方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国家将按照学习领域制定课程标准。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程设计将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亲身实践,注重学生的探索,注重学生获得各种直接经验。

  (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明确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学科领域的课时规定给地方教育部门留有一定的余地,地方教育部门在地方课程中可以决定学习领域与课时的比例分配,学校课程中学校可以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方案。

  4.[参考答案]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也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智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核心。创造力是指最终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成品的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教学可以传授体育、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发展健康的体魄。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道德观点以及其他思想观点;通过教学,还可以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感受关、创造美的能力。

  5.[参考答案]

  (1)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

  (2)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3)要求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的独特风采;

  (4)不仅要善于独白,还要掌握对话艺术;

  (5)在对话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的谈话做出迅速而有针对性的语言反应

  (6)在对话中,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完整、准确地表达思想,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6.[参考答案]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要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内在动力问题。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四、论述题

  1.[参考答案]

  (1)该思想与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相一致。

  (2)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按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认识特点和本班学生的情况,以指导教学的具体进程。

  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教学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求区别主次、有详有略地教学。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是循序渐进应遵循的一般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2.[参考答案]

  (1)该案例遵循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壬作,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小学生活泼爱动,兴趣广泛,喜欢参加自己爱好的活动。德育要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微小进步,都要注意肯定,多加赞许、表扬和激励,引导他们逐步向前,以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