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好学通教师资格网!
在线咨询
网校课堂
通关题库
城市: 全国 天津 广东 浙江 北京 上海 山东 重庆 江西 江苏 安徽 湖北 湖南 河南 河北 广西 福建 四川 山西 陕西 贵州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更多
你的位置: 主页 > 考试介绍 > 证书领取 > 正文
陕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大纲核心习题集及答案(4)
发布时间:2019-08-30   教师资格

陕西省考试《小学教育学》大纲核心习题集及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历史上曾经有过非正式教育到正式教育、非正规教育到正规教育的演变。正规教育又称( )

  A.宫廷化教育

  B.平民化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2.“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 )

  A.《论语》

  B.《大学》

  C.《中庸》

  D.《学记》

  3.《普通教育学》一书的作者是( )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4.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由分工造成的。这说明( )

  A.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B.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C.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D.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5.中小学生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并受到学校的特殊保护。这些规定指的是( )

  A.学生的身份

  B.学生的法律地位

  C.学生的义务

  D.教师的义务

  6.《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这个要求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

  A.巩固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直观性原则

  7.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的是( )

  A.营养

  B.遗传

  C.教育

  D.环境

  8.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是( )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现代教育

  9.有的人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意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这种观点典型的代表人物是( )

  A.洛克

  B.弗洛伊德

  C.格塞尔

  D.威尔逊

  1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名言的提出者是( )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第斯多惠

  D.乌申斯基

  11.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 )

  A.培养学习兴趣

  B.形成良好习惯

  C.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D.打好基础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讲的是( )

  A.教师的传道者角色

  B.教师的授业、解惑者角色

  C.教师的示范者角色

  D.教师的研究者角色

  13.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

  A。读、写、唱

  B.唱、跑、跳

  C.读、跑、跳

  D.读、写、算

  14.目前我国小学开设语文、数学、社会、自然等课程,总共是( )

  A.A.八门课

  B.九门课

  C.十门课

  D.十一门课

  15.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那么,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 )

  A.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B.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

  C.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D.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

  16.测验有个质量指标问题。测验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这是指测验的(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7.教学大纲即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 )

  A.纲领性文件

  B.指导性文件

  C.操作性文件

  D.原则性文件

  18.教材不仅包括摆在课桌上的课本,而且还应包括( )

  A.经验教材

  B.乡土教材

  C.视听教材

  D.自编教材

  1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C.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D.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20.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一是道德教育,二是政治教育,三是( )

  A.世界观教育

  B.人生观教育

  C.思想教育

  D.理想教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1.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__________。

  22.中国的科举制度于__________年由清政府宣布废除。

  23.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特征主要有:

  (1)__________;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__________(人名)。

  25.遗传是个体发展的__________前提。

  26.维果茨基把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叫做__________。

  27.为了尽快普及小学教育,我国采取了两个基本方针:一是坚持“__________的办学方针;二是实行多种类型的办学形式。

  28.《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__________的管理体制。

  29.在我国。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

  (1)__________;

  (2)学生的人身权。

  30.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__________人员。

  3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__________关系,这是有关师生在教学中关系的最简单的表述。

  32.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__________思维过渡阶段。

  33.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取直线式和__________式两种。

  34.小学毕业考核,语文、数学为考试学科,其他为__________科目。

  35.智力的核心是__________能力。

  36.以__________经验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这是学校教育为小学生精心设计的一条认识世界的捷径。

  37.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有现场教学和__________教学。

  38.儿童的品德是由__________等因素构成的互动体。

  39.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是:引起学习动机,__________,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40.课外活动是学生__________选择参加的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42.一名称职教师或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良好人格特征是什么?

  43.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44.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45.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6.联系实际谈谈教师要具有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D4.D5.B6.B7.D8.C9.A10.C

  11.D12.A13.1314.B15.C16.B17.B18.C19.A20.C

  二、填空题

  21.学校教育22.1905

  23.教育的终身化24.夸美纽斯

  25.物质26.最近发展区

  27.两条腿走路28.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29.学生的受教育权30.专业

  31.授受32.抽象逻辑

  33.螺旋34.考查

  35.思维36.间接

  37.个别38.知、情、意、行

  39.领会知识40.自愿

  三、简答题

  41.(1)发展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2)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义务教育法》为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打

  下了基础,从而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可以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发展,进而达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

  42.(1)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

  (2)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3)心胸开阔,兼容并包。

  43.(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

  (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教育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44.(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互结合;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45.(1)不适度的自尊心。

  (2)学习动机不强。

  (3)意志力薄弱。

  四、论述题

  46.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要求教师能够认识到:

  (1)评价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是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状况。而不是仅凭考试成绩。

  (2)考试成绩可以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志,但不应成为主要和唯一的标准。

  (3)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应当是德智体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4)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应当根据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衡量学生各项基础素质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