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好学通教师资格网!
在线咨询
网校课堂
通关题库
城市: 全国 天津 广东 浙江 北京 上海 山东 重庆 江西 江苏 安徽 湖北 湖南 河南 河北 广西 福建 四川 山西 陕西 贵州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更多
你的位置: 主页 > 考试介绍 > 证书领取 > 正文
2019年四川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A》预测题及答案(6)
发布时间:2019-08-30   教师资格

  2019年四川考试《教育学A》预测题及答案(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这是【 】

  A.道尔顿制

  B.班级上课制

  C.大班教学制

  D.小班教学制

  2.将性别角色的标准内化的过程,就是【 】

  A.政治社会化

  B.性别角色社会化

  C.道德社会化

  D.个体个性化

  3.我国古代教育家苟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里强调的是【 】

  A.环境的作用

  B.教育的作用

  C.遗传的作用

  D.个体的主观能动陛的作用

  4.开诚布公,不虚伪行事,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作掩护,指的是【 】

  A.非权势

  B.交往技能

  C.真诚

  D.积极相待

  5.扬雄在《法言?学行》中说“行者,人之模范,说明了教师劳动哪一个方面的特点?【 】

  A.强烈的示范性

  B.独特的创造性

  C.劳动的协作性

  D.劳动量的隐含性

  6.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

  A.教学大纲

  B.教学指导书

  C.教科书

  D.课程计划

  7.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的方法是【 】

  A.参观法

  B.实验法

  C.讨论法

  D.情境教学法

  B.我国当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 】

  A.7年,毛泽东在国务院会议上提出的教育方针-

  B.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教育目的

  C.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教育目的

  D.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教育目的

  9.教育是在下列哪一方面的基础上,在人和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的?【 】

  A.政治

  B.劳动

  C.语言

  D.经济

  10.教师与学生之间因为完成教育任务而发生的关系是【 】

  A.工作关系

  B.非正式关系

  C.正式关系

  D.组织关系

  11.教学目标叙写在于强调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具体的行为变化,“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是一个【 】

  A.明确的教学目标

  B.含糊的教学目标

  C.教育目标

  D.难以实现的教学目标

  12.教学过程中的首要因素是【 】

  A.引起学生注意

  B.指导学生学习

  C.提供教材内容

  D.提出教学目标

  13.孔子提出了解学生应“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体现了【 】

  A.因材施教原则

  B.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C.疏导原则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14.教育事实是正在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还包括教与学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和【 】

  A.教育问题

  B.教育行为

  C.教育规律

  D.教育发展

  15.促进的教育态度除了与学生和谐相处、积极的自我意识和教育的期待外,还包括【 】

  A.理解学生

  B.责罚学生

  C.纵容学生

  D.宽待学生

  16.俗话说“知子莫过父,知女莫过母这句话体现了家庭教育中【 】

  A.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

  B.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

  C.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

  D.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

  17.课堂教学中的第二课堂是【 】

  A.传统的室内课堂教学形式

  B.新兴的课外教学形式

  C.培养特长的教学形式

  D.双语教学形式

  18.李林写了保证书,决心今后要按《中学生守则》办事,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做到上课不再迟到了。可是冬天天一冷,李林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又迟到了。所以,对李林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当重点在于提高其【 】

  A.道德认识水平

  B.道德行为水平

  C.道德意志水平

  D.道德情感水平

  19.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是【 】

  A.教员角色

  B.管理者角色

  C.心理医生角色

  D.领导者角色

  20.德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德育是培养人的【 】

  A.品德的活动

  B.美感的活动

  C.情感的活动

  D.意志的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下列属于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

  A.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明显提高

  B.记忆力获得较大的发展

  C.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D.想象力和创造力加速发展

  E.情绪活动表现很强烈

  22.我国中小学课程包含的要素主要有【 】

  A.认知经验要素

  B.道德经验要素

  C.审美经验要素

  D.健身经验要素

  E.娱乐经验要素

  23.教师与学生家庭互相联系应注意的三个问题是【 】

  A.要坚持经常联系

  B.双方都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C.教师与家长联系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D.隐瞒孩子的一些不正常表现

  E.不让孩子参与两者的谈话

  24.杜威认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 】

  A.提出疑问阶段

  B.分析阶段

  C.假设阶段

  D.评断阶段

  E.结论阶段

  25.下列属于家庭教育的特点的是【 】

  A.先主性

  B.多维性

  C.密切性

  D.统一性

  E.深刻性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必修课

  27.课程

  2B.隐性课程

  29.校风

  30.学科课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分)

  31.简述隐性课程的功能。

  32.简述家庭的教育功能。

  33.课堂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34.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方式的基本要求。

  35.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论述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关系。

  37.联系实际谈谈教师的能力结构。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解析]略,

  2.【B】[解析]个体社会化的内容包括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其中,性别角色社会化指的是将性别角色标准内化的过程。

  3.【A】[解析]略

  4.【C】[解析]略

  5.【A】[解析]略

  6.【C】[解析]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

  7.【D】[解析]略

  8.【B】【解析J略

  9.【B】[解析]教育是在劳动基础上,在人和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教育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和人的形成。

  10.【A】[解析]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

  11.【B】[解析]“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学生应了解选举的主要功能,“学生能用乘法正确解答应用题都属于含糊的教学目标。

  12.【A】[解析]引起学生注意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因素。

  13.【A】[解析]略

  14.【B】[解析]教育事实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还包括教与学过程中教育因素和教育行为。这些是教育学研究对象中的教育事实部分。

  15.【A】[解析]促进的教育态度可分为四类,即理解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的期待。

  16.【A】[篇析]略

  17。【B】[解析]传统的室内课堂教学形式是第一课堂,新兴的课外教学形式是第二课堂。

  18.【C】[解析]略

  19.【A】[解析]教员角色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它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处于核心地位。

  20.【A】[解析]德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德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A、B、C、D、E】[解析]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初中学生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明显提高。初中学生记忆力的发展是人生记忆“高峰的前奏,如果教育有方,其记忆力会获得较大的发展。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初中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也加速发展,而且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加。初中生的情绪活动表现很强烈。{

  22.【A、B、C、D】[解析]略

  23.【A、B、C】[解析]教师与家庭互相联系要注意三个问题:要坚持经常;双方都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师与家长联系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不要让孩子觉得教师和父母在密谈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从而产生反感。

  24.【A、B、C、D、E】[解析]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提出疑问、分析、假设、评断、结论。{

  25.【A、B、C、D、E】[解析]家庭教育具有先主性、多维性、密切性、统一性、深刻性的特点。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必修课:所有学字都必须修习的课程。

  27.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嗍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是对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展开的进程。

  28.隐性课程,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2)基础性。素质教育既要为学生的每一步发展打下基础,也要为每个公民的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3)内化性。注重并切实把外在影响和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

  (4)综合性。素质教育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个人等影响因素。因此整个社会也必须重视并切实优化社会环境,创造良好的外部教育环境。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36.论述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关系。

  答:(1)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作用:①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中所必须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②教育是加速现代社会物质生产技术更新的有利因素。

  (2)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作用:①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②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需求。

  37.联系实际谈谈教师的能力结构。

  答:(1)教育预见能力:指教师在教育活动开始以前对教育对象的身心状况,教育内容的适合性,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可能性,以及教育效果的估计能力。

  (2)教育传导能力:指教师将处理过的信息向学生输出,使其作用于学生身心的本领。

  (3)教育过程控制能力: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占主导地位,操纵教育活动按照预期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