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好学通教师资格网!
在线咨询
网校课堂
通关题库
城市: 全国 天津 广东 浙江 北京 上海 山东 重庆 江西 江苏 安徽 湖北 湖南 河南 河北 广西 福建 四川 山西 陕西 贵州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更多
你的位置: 主页 > 考试介绍 > 证书领取 > 正文
2019年四川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A》预测题及答案(5)
发布时间:2019-08-30   教师资格

  2019年四川考试《教育心理学A》预测题及答案(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学生学习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 【 】

  A.有效性

  B.组织计划性

  C.直接性学习为主,间接性学习为辅

  D.年龄差异性

  2.人们对事物的爱憎、趋避的心理及行为倾向是 【 】

  A.投射

  B.发展

  C.回归

  D.态度

  3.变换各种直观材料或者事例呈现的形式,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被称为 【 】

  A.变式

  B.举例

  C.范例

  D.综合

  4.“一个已经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桑代克把这称为 【 】

  A.准备律

  8.应用律

  C.失用律

  D.效果律

  5.研究发现,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要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而言,更易受到期望效应影响的是 【 】

  A.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B.中等年龄的学生

  C.年龄较大的学生

  D.年龄较小的学生

  6.根据布鲁姆的学习评定分类,一般在学期末进行的是 【 】

  A.配置性评定

  8.形成性评定

  C.总结性评定

  D.有效性评定

  7.“学生学会点头敬礼,学会课堂常规属于加涅学习分类中的 【 】

  A.连锁学习

  B.刺激—反应联结学习

  C.信号学习

  D.言语联想学习

  8.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叫 【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9.过分焦虑、非常敏感、肌体紧张、行为古板、孤独、不善交往或心神不定等属于哪类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 【 】

  A.智能不足儿童

  B.禀赋优异儿童

  C.学习困难儿童

  D.情绪困扰儿童

  10.下列因材施教策略中,不分年级、不同年龄学生在同一课堂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程序教学

  B.跳级

  C.复式教学

  D.能力分班

  11.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依存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 【 】

  A.文学

  B.数学

  C.化学

  D.物理

  12.一个争强好胜的学生和另一个个性软弱的学生在一起很可能感到更自在。这在非正式学生群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属于 【 】

  A.类似性因素

  8.空间因素

  C.需要的互补性

  D.仪表

  13.根据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分期理论,“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属于 【 】

  A.第一期

  8.第二期

  C.第三期

  D.第四期

  14.能摆脱有关材料的束缚,发表独立见解,探索新的解答方案的理解是 【 】

  A.解释的理解

  8.字面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创造性理解

  1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待学习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倾向叫做 【 】

  A.学习目的

  B.学习动机

  C.学习态度

  D.学习兴趣

  16.下列所列选项中,不属于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的选项是 【 】

  A.难度

  B.区分度

  C.信度

  D.准确度

  17.在记忆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中,正迁移又叫做 【 】

  A.前摄易化

  B.前摄抑制

  C.原则迁移

  D.倒摄抑制

  18.下列迁移中,难易相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 【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19.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其特征是思维过程及其产品的 【 】

  A.条理性和目的性

  B.新颖性和独创性

  C.抽象性和概括性

  D.普遍性和具体性

  20.下列哪一项不是学习测量和评定的功能? 【 】

  A.管理功能

  B.诊断功能

  C.教育心理功能

  D.导向功能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_。

  22.学生的学习应以________学习为主,________学学习为辅。

  23.布鲁纳认为,学习所包含的三个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4.根据非正式学生群体的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5.集体授课的主要特征是教师通过自己的________把教学内容传递给一个班(或几个班)的学习者。

  26.一个学习过程或学习事件的构成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7.测量

  28.教学评定

  29.隐蔽课程

  30.智能不足儿童

  31.教学设计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2.简述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

  33.简述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

  34.简述学习测量和评定的主要功能。

  35.简述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方法。

  36.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8.如何运用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解析]学生学习以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

  2.【D】[解析]略

  3.【C】[解析]见“范例的定义。

  4.【C】[解析]见桑代克“失用律定义。

  5.【D】[解析]一般而言,更易受到期望效应影响的是低年级学生。

  6.【C】[解析]布鲁姆把评定分为三类:配置性评定、形成性评定、总结性评定。其中,配置性评定是在学期开始时或开始前施行,形成性评定是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总结性评定一般在学期末进行。

  7.【B】[解析]刺激一反应联结学习是训练学生对某一刺激或刺激群作出明确的反应。当学生对某刺激作出正确的反应因而受到鼓励或认可时,这种联结会加强,也就是说学生获得了正确的反应习惯。

  8.【c】[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可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其中,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

  9.【D】[解析]情绪困扰儿童是指经常为莫名其妙的紧张与焦虑所困扰的儿童,其心理行为特征有:过分焦虑、非常敏感、肌体紧张等。

  10.【C】[解析]略

  11.【A】[解析]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这两种认知风格,与学习有密切关系。一般说来,场依存性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而场独立性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

  12.【C】[解析]学生双方的需要及对方的期望构成互补关系时,较易组织在一起。

  13.【C】[解析]“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属于习俗阶段的第三期。

  14.【D】[解析]略

  15.【C】[解析]见“学习态度定义。

  16.【D】[解析]难度、信度、区分度是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

  17.【A】[解析]在记忆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中,正迁移又叫做前摄易化或倒摄易化,负迁移又叫做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

  18.【D】[解析]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把迁移分为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两类。难易不同冉勺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叫垂直迁移。难易相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水平迁移。

  19.【B】[解析]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其特征是思维过程及其产品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20.【D】[解析]学习测量和评定的主要功能有:诊断功能、反馈与鞭策功能、管理功能、教育心理功能。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

  21.【发散思维】

  22.【间接性直接性】

  23.【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检查知识是否恰当和充实】

  24.【正面型非正式群体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中间型非正式群体破坏型非正式群体】

  25.【讲授】

  26.【学习者刺激情境反应】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7.测量:是用数学方式对人的行为的描述。教学过程中的测量是用数学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描述。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是借助于测验来进行的。

  28.教学评定:教学过程中的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

  29.隐蔽课程:即学校中各种超出正式组织的学校活动范围,教学大纲或课程计划没有规定,教师没有正式讲授,学生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学习的、带偶然性、没有组织的和非正式的活动。

  30.智能不足儿童:是指具有在心智发展期间所显著表现的低于平均的心智功能与缺陷性的适应行为的儿童。

  3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或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2.答:(1)间接学习为主,直接学习为辅。(2)组织计划性。(3)有效性。

  (4)年龄差异性。 (5)学生学习面向未来的特性。

  33.答:(1)测验效度是指测量的真实性、正确性,即该测验与所要测量的目标特征相符合的程度。如果一致性高,说明这个测验的效度高,反之则低。

  (2)信度是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是指测量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只有信度高的测验才能够作为一个稳定可靠的测量工具加以应用。

  (3)难度是指一套测验中试题的难易程度。

  (4)区分度是测验题目对考生水平鉴别能力的指标。是测验题目能够鉴别受测者水平的程度。

  (5)可用性即测验在解释学生的能力、知识等方面有多大用处;测验的形式与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测验所花的时间和人力是否合适;以及评分是否客观,主持测验是否通过特殊训练等。如果在这些方面使人不能接受,测验的可用性就低。

  34.答:(1)诊断功能。(2)反馈与鞭策功能。(3)管理功能。

  (4)教育心理功能。

  35.答:(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

  (5)尊重学生个人价值,培养合理的人际关系。

  36.答:(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5)年龄特征。(6)智力水平。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答:(1)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求。

  (2)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并订出周密的计划。(3)有计划有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

  (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5)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

  (6)指导学生做好观察的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38.答:要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必须掌握和运用以下感知的规律:(1)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

  (2)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在直观教学中要使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具备三个规律:第一,差异律。第二,活动律。第三,组合律。

  (3)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更精确、全面。(4)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 (5)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 (6)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